top of page
世澤盃賽事採訪
下集
上週隨政大學長「李東榮」到樹林球場見習時碰巧得知「世澤盃」,因離家鄉不遠,幾經評估決定南下捕捉這難得盛會。
儘管過程有熱心淡江校友「Vivian」從中引介,初次參與重大賽事仍不免懷抱忐忑心情,一方面擔心賽事掌握度不足,另一方面也懷疑自己是否能精準找到關鍵人提出採訪邀請。
所幸,見到Vivian不久便陸續和北市大好手林韋傑、劉彥呈、薛意如、郭家瑋、陳宗彣、馮子瑜、高瑀欣(按見面順序)等人相認,一秒從初次見面遞伴手禮的客套變後院繞兩圈般自在。
這次蒐集到的野生高手包括:「東亞運三金得主」王俊彥、「連兩屆亞運金牌得主」楊勝發、「仁川亞運助理教練」陳柏凱、「亞洲盃、東亞運、世界盃國手」林聖發。
世澤盃特輯(下)不同(上)著重採訪與規則,將帶來細節及場上見聞,讓我們看下去吧!
跪著也要犀利之交叉提問-史冰發問篇
(史冰為問,受訪者簡稱答)
問一:儘管軟網並非全球性運動,但曾經盛行於臺灣而後沒落,四位對此有何觀察?
答一:可能是有些教練想教,但沒有教出成績所以放棄。或者沒有足夠資源聘請教練。
問二:據我所知,臺灣軟網曾有企業賽或公家機關的比賽,那現在為何沒有?
答二:現在仍有公家比賽,但因為人口少很多。這我們也不清楚。
問三: 我曾聽過一個說法,當年企業贊助是靠理事長人脈,但交接時並沒有留下資源導致。對此有什麼想法嗎?
答三:確實有可能,過去確實有職業賽或企業聯賽,但我們這代並沒有經歷,具體細節可能要問前輩,像是前國手或現在公家機關,台電、林務局等人,去了解他們過去企業贊助及企業舉辦的盃賽歷史。
受訪者的逆襲-史冰回答篇
(受訪者為問,史冰簡稱答)
問一:推廣小組提到重啟企業賽之可能,想請問具體如何執行?
答一:訪問過程中,許多選手提到企業賽;但現階段連非體育用品相關之企業贊助賽都可能有困難。對企業來說,贊助事小,但我們至少要說服對方兩個面向:運動何其多為何要選擇軟網,以及後續曝光效益有多大。別說軟網人口,連網球都是相對小眾運動,那麼優勢是什麼?我們認為,甲乙組合作在臺灣是個很具突破性的嘗試,冠上臺大、政大、陽明、成大、逢甲、淡江等校光環,一方面打破甲乙組邊界,另一方面也打破運動圈與社會大眾的藩籬。也因此,現階段所有合作講求情感基礎和分工合作可能,明天我們預計舉辦「甲乙組聯合盃賽」,讓一個甲組搭配一個乙組校隊進行雙打比賽,並且以這個為開始談企業贊助。
問二:合作提到國際粉專,具體交流項目如何?怎麼和協會分工?
答二:目前我們聯繫到的粉專包括日本、菲律賓以及波蘭,也掌握到韓國教練的私人聯繫方式,合作模式從線上粉專宣傳、互相採訪、推廣模式分享,到實體建立校際交流管道、落地接待,非常多元。但推廣小組將自己定位在平台,著重串聯、分享資源,具體交流甚或盃賽,還是得回歸協會或甲組學校。
問三:關於談地方教練合作應該是協會範圍,推廣小組打算怎麼做?
答三:關於地方合作模式大致分為兩種,一種是將俱樂部資源引進校園以利維持或創隊,例如附近沒有體校的成大急需地方協助訓練品質,或旗山俱樂部有意協助中山、高醫復隊。另一種則是調派資源維護地方軟網隊,包括臺東及基隆武崙。目前這些地方性球隊遇上的問題可能是教練退休導致球隊解散,或是教練數量根本上不夠,推廣小組會盡最大努力提出可行模式,並主動向學校洽談,以期兼顧教練就業權及軟網永續發展。
結論:先活口,再來談推廣;而不是用推廣名義蔑視專業。
誤闖金牌叢林之小白兔求生記
週六下午甫結束政大軟網重要推手「鄭光立」學長採訪,便匆忙從大林趕到嘉義市立網球場,蒐集「世澤盃」特輯之重要素材,停留時間不到兩個小時,能順利完成採訪真是太好了。
由於連線記者史冰既非軟網世家,也因生性害羞內斂不活躍於軟網圈,即便手上握有幾個採訪名單,卻飽受「萬事起頭難」之苦。
加上被不善言辭的「廣州亞運金牌」郭家瑋說好幫忙引薦結果慘遭詞窮放生,只好蹲在大佬腳邊和「巨港亞運男團季軍」林韋傑求救Google關鍵字,充分展現採訪誠意(對不起QQ)。
為醞釀情緒,又在大佬面前稍微和韋傑閒聊身上刺青:右臂日本武士、右腿招財貓:左臂、左腿石獅:背部關公,並約好下次借我看後,鼓起勇氣正式發起「越級打怪」的挑戰。
能夠在自我介紹後向諸位報告推廣小組工作目標、項目、經營內容後進入採訪環節,甚至獲得回饋,順利到連自己也有點不敢置信。
總之,世澤盃厲害之處不僅是報名隊伍眾多,所有被列在採訪名單的軟網先進都要先Google再跪下開口提問,這叫基本禮貌。也因此導致採訪結束膝蓋酸痛,不知道算不算職業傷害。
bottom of page